针对我区中小型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弱、处在转型发展前沿的特点,市北区经信局大力推动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战略,引导全区中小企业练内功、挖潜力、增效益,帮助企业冲刺行业“隐形冠军”。截至目前,市北区共有“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企业31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12家。其中,去年有4家“专精特新”企业获得青岛市中小企业创新转型项目资金支持,共计206万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视宣传动员,做好申报指导。
一是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媒介,随时发布“专精特新”工作进展,宣传“专精特新”优势企业形象;二是邀请专家举办政策解读培训会等,宣传落实“专精特新”扶持政策;三是加大企业走访工作力度,随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企业申报过程中,随时解答企业关于产品(技术)要点填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确保企业申报质量;四是在办理小微企业规模认定过程中,主动宣传“专精特新”政策,指导企业挖掘品牌培育资源、技术创新资源、展会企业资源,做好网上申报、注册等工作。
二、建立“专精特新”培育库,推进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企业运营、项目建设等情况,从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中优选高成长性企业,推荐纳入“专精特新”培育库。2016年,我区又有18家企业的产品(技术)进入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培育名单,下一步将集中开展对这些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组织、指导企业更新、完善申报资料,年内力争新认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10个以上。二是优先推荐“专精特新”企业领导层、管理人员参加高层次工商管理研修班等,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管理提升。优先推荐“专精特新”企业免费参加展览会、博览会等,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三、加强“专精特新”运行监测。
一是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建立运行监测和风险防控机制。二是积极开展“专精特新”运行监测系统企业培训,提高监测填报人员业务水平。通过平台网站、企信通通知、电话通知等形式,及时对接报送不及时的企业,保障填报率。三是加强走访调研,及时跟进监测企业,特别是生产经营指标波动较大的企业,了解并协调帮助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1
共 1页